当前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3个文件,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系统设计,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同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对关键领域做出具体要求,文件指出试题命制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秋季学期高中阶段全面使用新课程新教材,实现了教学与考试的有效衔接。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倒逼学校从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持续探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面向课堂改革的教师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课程改革能力。特围绕国家教改和教育考试政策,针对各地区教师真实需求,设置了混合学习模式支撑下的未来教师实践培训课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 年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14 年成立未来学校实验室,坚持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移动学习最佳实践案例,圆满完成了“未来学校1.0”阶段的研究任务。与此同时,未来学校探索过程中的新的事物、新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浮现,为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研究,及时廓清认知困惑,解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做好相应的决策服务研究,“未来学校2.0”创新计划呼之欲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是党中央发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南。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教师的地位,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之一。新时代,教师质量关乎国家战略。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就在教师。面向未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迭代进步,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职后发展,有了新的定位。

面向学生的未来,提高育人质量,教师发展就要从研究“课堂教学”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学科教学内容,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增强了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导。那么,学校课程供给如何转型升级?学生学习方式如何丰富多样?学生学业水平如何测试评价?学生学习环境如何满足需求?教师学科教学如何顺应改革?教研如何为新时代教师服务?这些问题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教师素养要从提升“教学技能”转向提升“课程育人的能力”。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是育人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学生的四种关键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育人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术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素质,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术能力。教师的教学具有现场性独特性、不确定性、主观性等特征,教师的工作场所个性化,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以此来获得课程育人能力的提升,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带得走的能力。

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深化综合改革,为区域教研带来新要求、新挑战,基于此,教师发展与培训,首先需要教研员这支专业队伍站出来,通过教研创新、教研转型来做好专业服务。教研员就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的解读者、细化者、执行者,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问题发现者、指导者、解决者,是学校和教师实践经验的发现者、总结者、推广者。他们是教师群体中的“关键少数"。

要通过研修转型提升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在教学理念上,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获得”转向“素养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教学方式上,从“认真倾听”转向“深度互动”;在教学改进上,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证据”。

教师研修要以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和创造需求为目标,凸显现场性、生成性、体验性和研究性,是教研员和教师团队学习、研究、实践、改进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教师在基于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建构起新的学科课程育人的理解,找到新的策略,实现专业发展。这也是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指导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2.0共同体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交流中心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委会          承办单位:letou网站、北京创世锦程广告有限公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